【作壁上观是什么意思?】“作壁上观”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意是指站在墙边观看,不参与其中,比喻对事情的发展漠不关心,或在冲突中保持中立、不介入的态度。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他人争斗或事件时,采取旁观者的立场,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只在一旁观察局势发展。它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这种态度可能显得冷漠或缺乏责任感。
“作壁上观”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场景,指的是站在城墙边上观看战斗,不参与其中。后来引申为对事情漠不关心、置身事外的行为。该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在关键时刻不作为、不表态的人,强调其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
表格说明:
词语 | 作壁上观 |
拼音 | zuò bì shàng guān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原意 | 站在墙边观看,不参与其中 |
引申义 | 对事情漠不关心,保持中立或旁观态度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对冲突或事件的冷眼旁观 |
情感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袖手旁观、隔岸观火 |
反义词 | 积极参与、挺身而出 |
使用场合 | 批评别人不作为、不表态的行为 |
通过了解“作壁上观”的含义及其使用场景,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避免误解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