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窥园的意思是什么】“目不窥园”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充传》。原意是指读书人专心致志地学习,连院子里的风景都不愿去看,形容一个人非常专注、勤奋,不被外界事物所干扰。后来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比喻人专心致志于某件事情,不为其他事物分心。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目不窥园 |
出处 | 《后汉书·王充传》 |
原意 | 专心读书,不看院中景色,形容专心致志 |
现代引申义 | 形容人做事专注,不被外界干扰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形容学习或工作态度认真、专注 |
情感色彩 | 褒义 |
二、成语详解
“目不窥园”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的《后汉书》,讲述的是王充在年轻时非常勤奋好学,常常闭门苦读,甚至连院子里的花鸟虫鱼都不愿意多看一眼。这种精神被后人称赞,用以形容一种极为专注的学习态度。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静心”和“专注”的精神状态。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各种信息和干扰,能够做到“目不窥园”,意味着一个人有较强的自制力和目标感。
三、使用示例
1. 他在备考期间几乎“目不窥园”,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2. 这位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地“目不窥园”,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专心致志、埋头苦干、心无旁骛 |
反义词 | 心不在焉、三心二意、见异思迁 |
五、适用场景
- 学习或工作中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时
- 描述一个人有毅力、有恒心
- 用于赞美他人的专注精神
通过了解“目不窥园”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专注与坚持的精神,这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