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有的保密法律制度,定密责任人包括哪些人】在当前的保密法律制度下,定密责任人是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重要角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条例,定密责任人主要分为两类:法定定密责任人和指定定密责任人。不同层级的机关、单位根据其职责范围,分别承担相应的定密责任。
以下是对定密责任人的总结与分类:
一、定密责任人的定义
定密责任人是指依法具有确定、变更或解除国家秘密事项权限的人员,他们对所辖范围内的国家秘密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确保国家秘密的合法、规范管理。
二、定密责任人的分类及职责
类别 | 定义 | 职责 |
法定定密责任人 | 指依据法律规定,由机关、单位负责人担任的定密责任人 | 1. 对本机关、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进行定密; 2. 审核并批准定密事项; 3. 监督本单位定密工作; 4. 承担因定密不当造成的法律责任。 |
指定定密责任人 | 指由机关、单位负责人指定,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人员 | 1. 在授权范围内开展定密工作; 2. 对所负责业务范围内的事项进行定密; 3. 向法定定密责任人报告定密情况; 4. 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 |
三、具体责任主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二条规定,机关、单位负责人是法定定密责任人,同时可以指定其他人员为指定定密责任人。具体包括:
- 机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如局长、主任、董事长等;
- 分管保密工作的负责人:如分管领导、保密办公室主任等;
- 业务部门负责人:如涉及涉密项目、机密文件的部门主管;
- 经过培训并取得资质的工作人员: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认可后,可被指定为定密责任人。
四、定密责任人的管理要求
1. 具备相应资质:需接受保密培训,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2. 明确责任范围:不得越权定密或擅自变更密级;
3. 定期考核评估:机关、单位应建立定密责任人考核机制;
4. 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失职、渎职行为,依法追责。
五、总结
在现行的保密法律制度中,定密责任人是保障国家秘密安全的关键力量。无论是法定还是指定定密责任人,都必须严格履行职责,确保国家秘密的依法管理和安全可控。各机关、单位应加强对定密责任人的培训与管理,提高保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定密责任人的设定和管理是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明确责任、落实制度,才能有效防范泄密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