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发赚曹休典故】“断发赚曹休”是三国时期一个颇具智谋与胆略的故事,出自《三国志·魏书·张辽传》和《三国演义》的演绎。故事主要讲述了张辽在合肥之战中,以断发为信,巧妙地诱使曹休上当,从而取得胜利。此典故体现了古代战争中计谋的重要性,也展现了将领的机智与果断。
一、典故总结
“断发赚曹休”发生在曹操与孙权争夺合肥的战役中。当时,张辽奉命守卫合肥,而孙权率军进攻。张辽得知曹休(曹操之子)率军前来支援,但因路途遥远,迟迟未到。为了争取时间,张辽决定用计诱骗孙权,使其误判战局。
他故意将自己的一缕头发剪下,派人送给孙权,表示自己已无退路,决心死战到底。孙权误以为张辽已绝望,便放松了警惕,结果被张辽趁机突袭,大败而归。这一计策成功地拖延了敌军的进攻,为后续援军的到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二、典故关键点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三国演义》 |
时间 |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约公元215年) |
人物 | 张辽、曹休、孙权 |
背景 | 曹操与孙权争夺合肥,张辽守城,曹休来援 |
计策内容 | 张辽断发示弱,诱使孙权轻敌 |
目的 | 拖延时间,等待援军到达 |
结果 | 孙权中计,张辽趁机突袭获胜 |
意义 | 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智谋与心理战策略 |
三、典故启示
“断发赚曹休”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种心理战术的成功运用。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强敌时,智慧往往比武力更为重要。张辽通过断发这一举动,成功扰乱了敌方判断,体现了古人对“兵不厌诈”的深刻理解。
此外,这个故事也反映出在古代战争中,信息传递与心理战的重要性。即使是在缺乏现代通讯手段的情况下,将领们依然能够通过巧妙的手段影响战局。
四、结语
“断发赚曹休”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个经典战例,不仅展示了张辽的智勇双全,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军事思想。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灵活应变、善用策略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