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作冯妇历史典故】“再作冯妇”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下》。这个成语原本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勇敢与仁义的故事,后来被引申为一种重新振作、再度奋起的精神象征。
一、典故背景
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冯妇的人,他以勇猛著称,擅长搏斗野兽。有一次,他在河边看到一群人在追赶一只老虎,大家都不敢上前,唯有冯妇挺身而出,徒手将老虎制服。众人对他的英勇行为大加赞赏。
然而,后来有人批评他说:“你已经不是那个年轻力壮的冯妇了,怎么又去干这种事?”冯妇听后感到羞愧,从此不再参与这类行动。
但后来,当再次遇到类似情况时,他还是忍不住出手相助。于是人们感叹道:“再作冯妇。”意思是说,一个人虽然曾经放弃过某种行为,但在关键时刻又重新做了这件事。
二、成语释义
“再作冯妇”原意是:冯妇再一次去做他曾做过的事。现在多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经历沉寂或退隐之后,再次投身于某项事业或行动中,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责任感。
三、适用场景
场景 | 应用示例 |
个人成长 | 某人曾因失败而放弃梦想,后又重新开始努力 |
职场发展 | 员工在辞职后重新回到公司并取得成功 |
社会事件 | 一位退休官员在国家需要时再次出山 |
文学创作 | 作家在沉寂多年后再次发表重要作品 |
四、延伸意义
“再作冯妇”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人类面对困难时的坚韧、责任感以及对正义的坚持。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发展中,这种“再作”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典故来源 | 《孟子·尽心下》 |
原意 | 冯妇再次做他曾做过的事 |
现代含义 | 表示重新振作、再度奋起 |
使用场景 | 个人成长、职场、社会事件等 |
精神内涵 | 坚韧、责任、不屈不挠 |
通过“再作冯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勇气与责任的重视,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低谷时,不要轻易放弃,要有再次出发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