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缪是什么意思】“绸缪”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事物在未发生之前就做好准备和防范,具有预防、预备之意。它多用于形容对未来的谨慎安排或对潜在问题的提前应对。这个词常见于古文、诗词以及现代书面语中,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一、
“绸缪”源自《诗经》中的“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意思是趁着天还没下雨,就修补好门窗,防止日后风雨侵袭。因此,“绸缪”引申为“事先做好准备”或“防患于未然”的意思。
在现代使用中,“绸缪”通常用来强调对未来的规划和预防措施,尤其在管理、生活、工作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体现了对风险的敏感度和对未来的责任感。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绸缪 |
拼音 | chóu móu |
含义 | 事先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
出处 |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预防性行为 |
近义词 | 预备、防范、预防、未雨绸缪 |
反义词 | 事后补救、临时应对、疏忽大意 |
常见搭配 | 未雨绸缪、绸缪帷幄、绸缪机先 |
现代应用 | 企业管理、个人规划、政策制定等 |
三、结语
“绸缪”不仅是古代智慧的体现,也是现代生活中值得提倡的一种态度。无论是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还是工作中的挑战,提前做好准备总能带来更多的主动权和安全感。学会“绸缪”,就是学会掌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