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衔环原文及翻译及注释】一、文章总结
“黄雀衔环”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宋均传》。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宋均的地方官员,在面对百姓因自然灾害而陷入困境时,他不拘泥于常规制度,而是灵活变通,主动减免赋税,帮助百姓渡过难关。后来,百姓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用黄雀衔来一枚玉环赠予他,寓意感恩与回报。
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代官员体恤民情、为民做主的精神,也展现了民间对善政的敬重和回馈。通过“黄雀衔环”的典故,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信任。
二、内容展示
项目 | 内容 |
标题 | 黄雀衔环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
出处 | 《后汉书·宋均传》 |
故事背景 | 汉代,宋均为地方官,遇灾年,百姓困苦,他减免赋税以救民。 |
主要人物 | 宋均(官员)、百姓、黄雀 |
核心情节 | 宋均体恤民情,减轻赋税;百姓感念其恩,以黄雀衔玉环相赠。 |
象征意义 | 黄雀象征感恩,玉环象征仁德与回报,体现善政与民心的互动。 |
原文 | “岁大旱,民多流亡,均乃开仓赈之,民皆悦服。后有黄雀衔环以报。” |
翻译 | 年景大旱,百姓大多逃荒,宋均于是打开粮仓赈济百姓,百姓都心悦诚服。后来有黄雀衔着玉环来报答他。 |
注释 | - 黄雀:一种鸟,象征感恩。 - 衔环:口中含着玉环,表示感谢。 - 赈:救济。 - 悦服:心悦诚服。 |
三、延伸思考
“黄雀衔环”虽为古事,但其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治理不仅是制度的执行,更是对人性的关怀与尊重。一个官员若能体察民情、施以仁政,百姓自然会以实际行动回应,形成良性的社会互动。
此外,这一典故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道德责任。
如需进一步探讨“黄雀衔环”在现代管理、教育或文学中的应用,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