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迅雷不及掩耳盗铃】“迅雷不及掩耳盗铃”是一个网络流行语,源自对成语“迅雷不及掩耳”的调侃和再创作。原成语“迅雷不及掩耳”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意思是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让人措手不及。而“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则是网友将“迅雷不及掩耳”与“掩耳盗铃”两个成语结合,形成的一种幽默表达。
这个说法通常用于形容某些人做事情过于自以为是、自我安慰,明明已经暴露了行为,却还试图用各种借口或手段来掩饰,结果反而更加明显。它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常出现在网络评论、社交媒体中,用来调侃那些“自欺欺人”的行为。
“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并非传统成语,而是网络语言的创新组合,融合了“迅雷不及掩耳”和“掩耳盗铃”两个成语的含义。它既表达了事情发生之快,又讽刺了那些明知错误却仍试图掩盖的行为。这种说法多用于调侃、讽刺,具有较强的幽默感和现实意义。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迅雷不及掩耳盗铃 |
来源 | 网络流行语,结合“迅雷不及掩耳”与“掩耳盗铃” |
原意 | “迅雷不及掩耳”:形容事情发生得太快,来不及反应;“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 |
现用含义 | 形容事情发生迅速且明显,但有人仍试图掩饰或自欺,结果更显荒谬。 |
使用场景 | 网络评论、社交媒体、调侃他人行为等场合。 |
语气 | 幽默、讽刺、调侃 |
是否为正式成语 | 不是,属于网络语言创新 |
通过这种方式,“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不仅保留了原成语的韵味,也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成为现代网络文化中一个有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