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楚可怜出处于哪里】“楚楚可怜”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一个人看起来柔弱、惹人怜爱的样子。很多人在使用这个词语时,并不知道它的出处,甚至误以为是现代汉语中的新词。其实,“楚楚可怜”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
一、
“楚楚可怜”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句为“楚子围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楚子曰:‘吾闻之,君子务德,不务刑。’于是楚子退师。”这段话虽然没有直接出现“楚楚可怜”,但后来在文人笔下逐渐演变为“楚楚可怜”的表达方式。
不过,更常见的说法是“楚楚可怜”出自唐代诗人张祜的《宫词》:“泪湿红巾,楚楚可怜。”这说明“楚楚可怜”在唐代已经广泛用于描述女子的娇弱可爱。
总的来说,“楚楚可怜”最初是用来形容女子柔弱、惹人疼爱的形象,后被引申为对人或事物的一种情感上的怜惜与同情。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楚楚可怜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原始出处),后多用于唐代张祜《宫词》 |
原意 | 形容女子娇弱、惹人怜爱的样子 |
引申义 | 现代多用来形容人或事物令人同情、值得怜惜的状态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写女性或儿童的柔弱形象,也可泛指任何让人产生怜悯之情的事物 |
文学意义 | 反映古代社会对女性柔美的审美观念 |
现代用法 | 常见于文学、影视、日常口语中,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 |
三、结语
“楚楚可怜”虽看似简单,但其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了解它的出处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也能提升我们在语言使用中的文化素养。无论是写作还是日常交流,掌握这些成语的来源和用法,都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