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巧成拙是什么】“弄巧成拙”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巧者,所以饰其拙;智者,所以明其愚。”意思是原本想耍聪明、做些巧妙的事情,结果却因为考虑不周或方法不当,反而弄坏了事情,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做事时过于自作聪明,结果反而把事情搞砸了。它强调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现象,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审慎、务实,不能只图表面的“聪明”。
“弄巧成拙”是指原本想要通过巧妙的方法达到好的目的,但由于方法不当、考虑不周,最终却导致了负面的结果。它常用于批评那些自以为聪明,却因小失大的行为。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弄巧成拙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含义 | 原本想耍聪明,结果却把事情搞砸了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人做事不够谨慎、过于自负 |
近义词 | 自作聪明、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
反义词 | 聪明反被聪明误、事半功倍 |
示例 | 他本想帮老板节省成本,结果因为不了解情况,反而让公司损失更大,真是弄巧成拙。 |
总之,“弄巧成拙”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经验的总结。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应保持谦逊和理性,避免因一时的“聪明”而造成更大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