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稂莠的词语意思】“稂莠”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杂草或不良之人。在古代文献中,“稂”与“莠”分别指两种常见的杂草,后来引申为比喻品行不端、行为恶劣的人。这个词多用于批评或贬义语境中,强调对不良事物或人的否定。
一、词语释义总结
词语 | 拼音 | 词性 | 基本含义 | 引申含义 | 使用场景 |
粱莠 | láng yǒu | 名词 | 两种杂草 | 比喻坏人、恶人 | 批评、贬义 |
粮莠 | liáng yǒu | 名词 | 两种杂草 | 比喻坏人、恶人 | 批评、贬义 |
> 注:部分资料中“稂莠”写作“粮莠”,但“稂”字更为常见和规范。
二、详细解释
“稂”与“莠”是两种常见的杂草,生长在田间,常与庄稼争夺养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在古代农耕社会中,它们被视为有害之物。后人将“稂莠”引申为比喻那些扰乱秩序、破坏正道的人,尤其用于形容品德低下、行为不端的人。
例如:
- “稂莠不除,禾苗难长。”
- “此地稂莠丛生,良田难耕。”
在现代汉语中,“稂莠”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中,表达对不良现象或人物的批评。
三、相关成语与用法
成语 | 含义 | 示例 |
粮莠不分 | 不分好坏,混淆是非 | 他做事不分稂莠,导致公司损失惨重。 |
粮莠并存 | 好人与坏人共存 | 社会上稂莠并存,需要加强管理。 |
四、总结
“稂莠”原指两种杂草,后引申为比喻品行不端、行为恶劣的人。该词多用于贬义语境,强调对不良现象或人物的否定。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仍有一定意义。
通过了解“稂莠”的含义及其引申用法,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文或理解文化背景时更加准确地把握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