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银三百两 是什么意思】“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句中国民间谚语,意思是某人把东西藏起来,却因为过于张扬或不谨慎,反而暴露了秘密。这句谚语常用来形容人做事不够聪明,反而把自己置于尴尬或不利的境地。
“此地无银三百两”源于一个古代的故事:有人将三百两银子埋在地下,并立牌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结果被偷。后来有人觉得不妥,又在旁边加了一句“隔壁王二不曾偷”。结果还是被人偷走。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自以为聪明、实则暴露秘密的人。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做事情不谨慎、反而暴露自己意图的行为。它强调的是“欲盖弥彰”的道理,即试图掩盖真相,反而让真相更加明显。
表格说明: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此地无银三百两 |
出处 | 民间故事(非正式文献) |
含义 | 原指隐藏财物却暴露秘密,现多比喻欲盖弥彰 |
用法 | 形容人做事不谨慎,反露马脚 |
例子 | “他想隐瞒自己的错误,结果却在会议上说漏了嘴,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
道理 | 不要自作聪明,反而暴露自己 |
类似成语 | 欲盖弥彰、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
总结: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提醒人们做事要低调、谨慎,不要因小聪明而暴露自己的弱点或秘密。它不仅是对行为的批评,也是对智慧和策略的一种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