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怎么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现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要准确撰写“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策略,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方法、参与的方式以及思维发展的路径。以下是对这一目标的总结及示例表格。
一、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方法,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思维方式,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作用:
1.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提升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4. 促进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二、撰写“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点
要点 | 内容说明 |
以学生为主体 | 目标应围绕学生的学习行为展开,体现学生如何学、怎样学。 |
具体可操作 | 目标应清晰明确,避免笼统表述,如“提高阅读能力”改为“通过圈画关键词、归纳段落大意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注重方法引导 | 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
结合教学内容 | 根据课文特点设计相应的方法目标,如古诗文教学可以侧重诵读、赏析等方法。 |
关注思维发展 |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提升,如分析、比较、推理等能力的培养。 |
三、示例表格:不同课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文类型 | 教学目标示例(过程与方法) |
古诗文阅读 | 通过反复诵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初步掌握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
现代文阅读 | 通过圈点批注、分组讨论等方式,提升对文章主旨和语言特色的理解能力。 |
写作训练 | 通过范文仿写、修改润色等步骤,掌握记叙文写作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技巧。 |
综合性学习 | 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方式,提升信息搜集与整合能力。 |
文言文教学 | 通过对比阅读、词义推断、语境分析等方法,提高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能力。 |
四、注意事项
1. 避免重复:不要将“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知识与能力”目标混淆,两者各有侧重。
2. 突出过程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体验和方法运用,而非仅仅结果。
3. 灵活调整:根据不同学情和教学内容,适当调整目标的具体表述和侧重点。
五、结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撰写是语文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的达成,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品质。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