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刚愎自用”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固执己见、不听劝告、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即使这些做法可能并不正确或不利于他人。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在决策或行为上缺乏灵活性、不愿接受他人意见的人。
一、成语释义总结
词语 | 刚愎自用 |
拼音 | gāng bì zì yòng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人也,刚愎而自用。” |
含义 | 固执己见,不听劝告,独断专行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近义词 | 一意孤行、固执己见、我行我素 |
反义词 | 虚心听取、从善如流、谦虚谨慎 |
二、详细解释
“刚愎自用”中的“刚”指强硬、固执;“愎”指任性、固执;“自用”则是指只凭自己的意愿行事,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整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在面对不同意见时,不仅不加以考虑,反而更加坚持己见,甚至表现出一种排斥他人的态度。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领导者、管理者或在某些重要场合中的人,如果过于自信而忽视团队合作或外部建议,就容易被贴上“刚愎自用”的标签。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领导者决策 | 公司CEO不顾员工建议,坚持推行一项风险极高的新政策,被同事称为“刚愎自用”。 |
家庭矛盾 | 父亲坚持让孩子走自己规划的道路,拒绝听取孩子的想法,显得“刚愎自用”。 |
团队合作 | 在项目讨论中,某成员始终不采纳他人意见,导致团队效率低下,被评价为“刚愎自用”。 |
四、注意事项
- 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语气,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在实际交流中,可以适当用“不够灵活”“缺乏沟通意识”等更温和的表达方式替代。
- 成语虽有贬义,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仍可恰当使用以增强语言表现力。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刚愎自用”虽然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但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协作,避免因固执己见而影响人际关系或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