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名落孙山是考上还是没考上——解读古代科举的隐秘含义

发布时间:2025-02-22 22:50:09来源:

解读古代科举的隐秘含义

“名落孙山”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据传,宋朝时期,有个名叫孙山的人参加了科举考试,他不仅自己考中了,还带上了同乡的儿子。然而,他的同乡儿子却没有被录取。当孙山回到家乡时,同乡询问自己的儿子是否也被录取。孙山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被录取的人名单最后一位是孙山,而你的儿子则排在他的后面,即没有被录取。

因此,“名落孙山”实际上是指没有被录取或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考试未中或者竞争失败的情况。尽管它听起来有些悲观,但同时也提醒我们,每一次失败都是成长的机会,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的成功做更好的准备。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