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枯拉朽的意思是什么】“摧枯拉朽”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力量强大、势不可挡,能够轻易地摧毁一切薄弱或腐朽的事物。这个成语在文学、历史、军事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具有强烈的形象感和表现力。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摧枯拉朽 | cuī kū lā xiǔ | 原意是把枯草折断,把朽木拉倒,比喻力量非常强大,轻而易举地摧毁脆弱或腐朽的东西。 |
二、成语来源与出处
“摧枯拉朽”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其势如风,其声如雷,摧枯拉朽,所向无前。”
意思是:它的势头像风一样迅猛,声音像雷一样响亮,能轻易地摧毁枯草和朽木,所到之处无人能挡。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示例 |
形容力量强大 | 敌军士气低落,我军如摧枯拉朽般迅速突破防线。 |
描述改革或变革 | 这场改革如同摧枯拉朽,彻底改变了旧有的制度。 |
用于比喻发展迅速 | 新技术的发展如摧枯拉朽,颠覆了传统行业。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势如破竹、排山倒海、雷霆万钧 |
反义词 | 稳如泰山、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
五、成语特点与使用注意
- 形象性强:通过“枯草”和“朽木”的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力量的压倒性。
- 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描述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
- 情感色彩:多为褒义,强调强大的力量和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有时也带有一点破坏性的意味。
六、总结
“摧枯拉朽”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用来形容力量强大、势不可挡的状态。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也广泛应用于日常表达中,帮助人们更生动地描述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力量的对比。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精准地传达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