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是什么意思】“肝胆相照”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意是比喻人与人之间真诚、坦率、毫无隐瞒的交往关系。常用来形容朋友之间情谊深厚,彼此信任,心心相印。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肝胆相照 |
拼音 | gān dǎn xiāng zhào |
出处 | 《史记·淮阴侯列传》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与人之间真诚、信任、毫无隐瞒的关系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友情、同志之间的信任和忠诚 |
近义词 | 心心相印、推心置腹、赤诚相见 |
反义词 | 背信弃义、口是心非、虚情假意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肝胆相照”最早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对刘邦的评价:“臣愿为陛下将兵,陛下若能以天下为己任,则天下可定;若不能,则臣愿为陛下守城。”后来在历史文献中逐渐演变为形容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表达方式。
该成语在现代多用于描述朋友之间或同事之间的信任关系,强调的是真诚、坦白、无私的情感。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友情 | 他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真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 |
同事 | 我们虽然工作压力大,但彼此信任,算是肝胆相照的搭档。 |
领导与下属 | 领导对我一直很信任,我们之间是肝胆相照的关系。 |
四、注意事项
- “肝胆相照”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在不合适的场合。
- 成语强调的是情感上的真诚与信任,而非单纯的利益交换。
五、总结
“肝胆相照”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诚信与真情的传统。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