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阋墙谇帚是什么意思】“阋墙谇帚”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常用于描述家庭内部的矛盾或争执。下面我们将从词义解析、出处背景以及现代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词义解析
- 阋(xì):争吵、斗殴。
- 墙:指家庭内部的围墙,象征家庭成员之间的界限。
- 谇(suì):责骂、斥责。
- 帚:扫帚,比喻琐碎之事。
整体含义:原意是指兄弟之间因争执而互相指责、吵闹,后来引申为家庭内部的不和与矛盾。
二、出处背景
该成语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意思是兄弟之间在家中争吵,但对外能共同抵御外敌。后人将“阋墙”与“谇帚”结合,用来形容家庭内部的纷争和琐事不断。
三、现代用法
如今,“阋墙谇帚”多用于文学作品或正式语境中,表达家庭内部不和谐、矛盾重重的状态,也可用来批评某些人只顾内斗而不顾大局。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阋墙谇帚 |
拼音 | xì qiáng suì zhǒu |
词义 | 原指兄弟争执,后泛指家庭内部矛盾或争吵 |
出处 |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家庭不和、内部纷争 |
近义词 | 家庭不睦、内讧、兄弟失和 |
反义词 | 兄弟和睦、家庭和谐 |
使用场景 | 文学、评论、历史分析等正式场合 |
五、结语
“阋墙谇帚”虽非日常常用成语,但在理解古代家庭关系和文化内涵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内部争斗不仅伤及亲情,也会影响整体发展。在现代社会,更应注重沟通与包容,避免“阋墙谇帚”的局面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