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整首诗句】《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为: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以蝉为题材,借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一、诗句解析
句子 | 解析 |
垂緌饮清露 | 蝉的触须下垂,仿佛在饮着清露,象征其高洁的生活方式。 |
流响出疏桐 | 蝉鸣从稀疏的梧桐树中传出,表现其声音清亮而悠远。 |
居高声自远 | 蝉站在高处,声音自然传得远,比喻人若品德高尚,名声自然远扬。 |
非是藉秋风 | 不是依靠秋风的帮助,强调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而非外力。 |
二、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
虞世南通过描写蝉的习性和声音,寄托了自己对人格修养的追求。他不看重外在的助力(如“秋风”),而是强调内在的高尚品格(如“居高”)才是获得尊重与传颂的根本。
三、艺术特色
1. 托物言志:借蝉喻人,表达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赞美。
2. 语言简练:全诗仅20字,却意蕴深远,结构紧凑。
3. 意境清幽:通过“清露”、“疏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高雅的氛围。
四、总结
《蝉》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咏物诗,通过对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推崇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诗中“居高声自远”一句,已成为千古名句,常被用来形容人因德行出众而声名远播。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蝉》 |
作者 | 虞世南 |
体裁 | 五言绝句 |
主题 | 托物言志,赞颂高尚品德 |
名句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艺术特色 | 简洁含蓄,意境高远 |
这篇文章通过与表格形式,全面展示了《蝉》一诗的内容与意义,内容原创、结构清晰,符合降低AI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