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的意思是什么】“惊弓之鸟”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四》,讲述了一只曾经被箭射伤的鸟,只要听到弓弦的声音,就会惊慌失措地飞走。这个成语用来比喻那些曾经受过伤害或打击的人,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会格外敏感、害怕。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惊弓之鸟 |
出处 | 《战国策·楚策四》 |
本义 | 被箭射伤的鸟,听到弓弦声就惊慌逃跑 |
引申义 | 曾经受过打击或伤害的人,对类似情境特别敏感、容易害怕 |
使用场景 | 形容人因过去经历而产生心理阴影,对某些事物过度反应 |
二、成语故事简述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擅长射箭的人,名叫更羸。有一次,他和魏王一起在花园里散步,看到一只大雁从远处飞来。更羸说:“我可以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弦,就能让这只大雁掉下来。”魏王不相信。结果,更羸一拉弓弦,那只大雁果然应声落地。魏王非常惊讶,问原因。更羸解释说:“这只大雁已经受过伤,飞行时很吃力。它听到我的弓弦声,以为又要被箭射中,吓得不敢再飞,就掉了下来。”
三、成语用法举例
句子 | 释义 |
他因为以前被欺骗过,现在对任何承诺都特别警惕,简直是惊弓之鸟。 | 表示因过去的经历而对他人不信任。 |
那个孩子小时候被狗咬过,现在一听到狗叫就吓坏了,真是惊弓之鸟。 | 形容因恐惧而过度反应。 |
这个公司之前被裁员过,现在一听说要调整部门,员工们都紧张得像惊弓之鸟。 | 比喻对类似事件极度敏感。 |
四、总结
“惊弓之鸟”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写照。它提醒我们,人的心理创伤往往会影响后续的行为与判断。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更加包容和体谅那些因过往经历而变得敏感的人。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不仅能掌握成语的表面意思,还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