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说翻译及原文】《问说》是清代学者刘开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围绕“学贵有疑”这一主题展开,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的重要性。通过问答的形式,阐明了“不耻下问”和“善问”的道理,鼓励人们勇于质疑、勤于思考。
一、原文节选
>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好问,如春日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不好问,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然则圣人之言,亦不能无误。故君子之学,贵在问也。
> 问不难于始,而难于终。能问者,必能思;能思者,必能辨。问而不思,则问无所益;思而不辨,则思无所成。
二、翻译
> 君子的学习必须喜欢提问。提问与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没有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没有提问就无法增长见识。喜欢提问的人,就像春天的幼苗,虽然看不到它每天在增长,但其实每天都在变高;不喜欢提问的人,就像磨刀石,虽然看不到它每天被磨损,但其实每天都在变薄。
>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有一次失误;愚笨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有一次正确。所以圣人的言论,也不可能完全没有错误。因此,君子的学习,最可贵的就是提问。
> 提问并不难在开始,而难在坚持。能够提问的人,必定善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必定具备辨别能力。只提问而不思考,那么提问就没有意义;只思考而不辨别,那么思考也无法取得成果。
三、总结对比表
内容 | 原文 | 翻译 |
学习与提问的关系 |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 君子的学习必须喜欢提问。提问与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
学习与质疑的关系 | 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 | 没有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没有提问就无法增长见识。 |
提问的重要性 | 好问,如春日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不好问,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 喜欢提问的人,就像春天的幼苗,虽然看不到它每天在增长,但其实每天都在变高;不喜欢提问的人,就像磨刀石,虽然看不到它每天被磨损,但其实每天都在变薄。 |
圣人也有失误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有一次失误;愚笨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有一次正确。 |
学习贵在持续提问 | 然则圣人之言,亦不能无误。故君子之学,贵在问也。 | 所以圣人的言论,也不可能完全没有错误。因此,君子的学习,最可贵的就是提问。 |
提问的难点 | 问不难于始,而难于终。 | 提问并不难在开始,而难在坚持。 |
思考与分辨的重要性 | 能问者,必能思;能思者,必能辨。 | 能够提问的人,必定善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必定具备辨别能力。 |
不思考的后果 | 问而不思,则问无所益;思而不辨,则思无所成。 | 只提问而不思考,那么提问就没有意义;只思考而不辨别,那么思考也无法取得成果。 |
四、结语
《问说》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强调了“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作者认为,真正的学问不仅在于接受知识,更在于不断提问、思考和辨别。只有保持谦虚的态度,勇于质疑,才能真正提升自我,达到更高的学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