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案一审宣判获刑24年】2017年3月10日,韩国首尔高等法院对前总统朴槿惠“亲信干政门”事件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其滥用职权、妨碍公务、泄露国家机密等多项罪名成立,判处其24年有期徒刑,并处以180亿韩元(约合1600万美元)罚款。这一判决标志着韩国历史上首次有前总统因腐败和权力滥用被定罪,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以下是案件的主要内容及判决要点总结:
一、案件背景
朴槿惠在2013年至2016年担任韩国总统期间,被指控与亲信崔顺实长期勾结,利用职权为崔顺实及其关联企业谋取利益,涉及多项违法行为,包括:
- 强迫体育团体向崔顺实所属机构捐款;
- 干预电影审查、教育政策等政府事务;
- 泄露国家机密信息;
- 滥用公职权力为私人利益服务。
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韩国宪法和相关法律,引发公众强烈不满,最终导致大规模抗议活动。
二、一审判决结果
项目 | 内容 |
被告 | 朴槿惠(前韩国总统) |
判决时间 | 2017年3月10日 |
审理法院 | 首尔高等法院 |
罪名 | 18项指控,包括滥用职权、妨碍公务、泄露国家机密等 |
刑期 | 24年有期徒刑 |
罚款 | 180亿韩元(约合1600万美元) |
是否适用保释 | 否,立即收押 |
三、社会反响
该判决在韩国国内引发巨大反响,支持者认为这是对权力滥用的正当惩罚,反对者则批评司法系统存在政治倾向。此外,国际社会也对此案高度关注,认为其体现了韩国法治的进步与透明度的提升。
四、后续发展
朴槿惠在一审被判刑后提出上诉,但2019年8月,韩国最高法院终审维持原判,刑期不变。2021年,朴槿惠因健康问题获得假释,但仍在服刑中。
总结:
朴槿惠案是韩国宪政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案件,不仅反映了政治权力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也展示了司法系统在面对高层政治人物时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此案成为韩国民主进程中的重要节点,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关于权力监督与法治建设的参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