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菅人命的意思】“草菅人命”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对人的生命极度轻视,甚至像对待草木一样随意践踏。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后来在各种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草菅 | 指野草,比喻无价值的东西 |
人命 | 人的生命 |
草菅人命 | 把人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看待,形容对人命极其轻视,不加珍惜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曰:‘此乃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引兵而东,复取彭城,杀其父兄,焚其宫室,屠其城郭,草菅人命。”
- 现代用法:多用于批评某些人或组织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如官员滥用职权、暴力执法、非法拘禁等行为。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视若无睹、漠视生命、滥杀无辜 |
反义词 | 珍爱生命、尊重人权、以人为本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政府行为 | “某些地方官员为了政绩,草菅人命,不顾百姓死活。” |
描述社会现象 | “在一些黑社会势力横行的地方,民众的生命安全毫无保障,简直是草菅人命。”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写了一个暴君,他草菅人命,最终被人民推翻。” |
五、总结
“草菅人命”是一个带有强烈道德批判色彩的成语,强调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不仅用于回顾历史,也常用于反思现实中的不公与暴行。我们每个人都应从中汲取教训,珍爱生命,尊重他人。
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对“草菅人命”这一成语的深入理解与分析,结合历史背景、现代用法及实际例子,旨在提供清晰、准确且易于理解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