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原文翻译赏析】《诗经·小雅·采薇》是《诗经》中的一篇经典作品,属于“小雅”部分,内容描写戍边将士在艰苦环境中思乡怀人的情感。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一、原文节选
>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 与子同仇!
>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 与子偕作!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 与子偕行!
二、翻译与赏析
内容 | 翻译 | 赏析 |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 采摘薇菜啊采摘薇菜,薇菜还很柔嫩。 | 开篇描绘士兵在野外采集野菜的场景,表现出战争带来的生活艰难。 |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 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又快结束了。 | 表达战士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 |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 没有家也没有室,都是因为猃狁(外敌)的缘故。 | 揭示战争的原因,也反映出战士的无奈与痛苦。 |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 没有时间安居,还是因为猃狁的缘故。 | 进一步强调战事频繁,生活不得安宁。 |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 采摘薇菜啊采摘薇菜,薇菜已经变硬了。 | 时间流逝,薇菜由柔转刚,象征着战士在外日久。 |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 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却充满忧虑。 | 战士内心充满矛盾,既想回家又不知归期。 |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 心里焦急不安,又饿又渴。 | 生活条件恶劣,身心俱疲。 |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我们的驻防还没有稳定,没有人可以捎信回家。 | 表现战争带来的信息闭塞与孤独感。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哪里是没有衣服呢?我和你共穿一件战袍。 | 表达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团结精神。 |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 国王出兵,修整我的戈和矛。 | 展现国家动员、将士备战的情景。 |
与子同仇! | 和你一起共同对敌! | 强调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精神。 |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 哪里是没有衣服呢?我和你共穿一件内衣。 | 再次体现战友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 国王出兵,修整我的矛和戟。 | 表明军备的紧张和备战的紧迫。 |
与子偕作! | 和你一起并肩作战! | 表达战士们誓死抗敌的决心。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 哪里是没有衣服呢?我和你共穿一条战裤。 | 更加具体地描述战友情深。 |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 国王出兵,修整我的铠甲和武器。 | 再次强调战斗准备的充分。 |
与子偕行! | 和你一起出发! | 表达战士们不畏艰险、共赴国难的英勇精神。 |
三、总结
《诗经·采薇》通过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古代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与心理活动,既有对战争的控诉,也有对家国情怀的抒发。诗歌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一句,成为后世表达战友情谊的经典名句。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是《诗经》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诗经·采薇》 |
体裁 | 古代战争题材诗 |
主题 | 战争、思乡、战友情 |
语言风格 | 质朴自然,情感真挚 |
经典句子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文学价值 | 反映古代社会生活,展现民族精神 |
如需进一步分析《采薇》在现代文化中的影响或与其他诗篇的对比,可继续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