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的故事】张可久(约1270年-约1348年),字仲远,号小山,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和词人。他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落第,最终选择隐居江南,过着清贫的生活。尽管如此,他的文学成就却极为突出,尤其在散曲创作上影响深远,被誉为“曲中之白玉”,与乔吉并称“双璧”。
张可久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善于描绘山水田园之美,也常抒发对人生无常、仕途坎坷的感慨。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也为后世文人所推崇。
张可久生平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张可久 |
字 | 仲远 |
号 | 小山 |
生卒年 | 约1270年-约1348年 |
籍贯 | 江南(具体不详) |
职业 | 散曲家、词人 |
特点 | 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善写山水田园 |
成就 | 元代著名散曲家,被称为“曲中之白玉” |
代表作 | 《殿前欢·客中》《卖花声·怀古》等 |
人生经历 | 科举屡试不第,晚年隐居江南,生活清贫 |
张可久的文学贡献
张可久的作品以散曲为主,其曲风细腻,语言优美,常常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起伏,也展现了元代社会的风貌与文人的精神世界。
他的一些作品如《卖花声·怀古》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殿前欢·客中》则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总结
张可久虽未在仕途上取得显赫地位,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却令人敬仰。他用笔墨记录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也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缩影,更是元代文人精神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