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于衷的衷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无动于衷”这个成语。很多人对它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尤其是其中的“衷”字,容易产生疑问。那么,“无动于衷”的“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本文将从字义、成语含义以及常见用法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字义解析
“衷”是一个汉字,本义是指内心、心腹,也指衣服的内层。在古代,“衷”常用来表示人的内心情感或真实想法。
- 本义:内心、心腹
- 引申义:真实的情感、内心的感触
在成语“无动于衷”中,“衷”指的是人的内心或情感。
二、成语含义
成语:无动于衷
释义:指对事情的发展没有任何反应,心里没有一点触动,形容人冷淡、漠不关心。
出处: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我无动于衷。”后来被广泛使用。
近义词:无动于中、不动声色、冷眼旁观
反义词:感同身受、心潮澎湃、情绪激动
三、常见用法
“无动于衷”多用于描述人在面对某些事件时表现出的冷漠态度,常见于文学、新闻、评论等语境中。
例如:
- 面对朋友的困境,他却无动于衷。
- 对于社会上的不公现象,有些人总是无动于衷。
四、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 | 无动于衷 |
“衷”的意思 | 指内心、情感、感触 |
成语释义 | 对某事毫无反应,内心没有触动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近义词 | 无动于中、不动声色、冷眼旁观 |
反义词 | 感同身受、心潮澎湃、情绪激动 |
常见用法 | 描述对事情冷漠、不关心的态度 |
五、结语
“无动于衷”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的“衷”字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衷”的本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成语的整体含义和使用场景。在日常交流中,正确使用这类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能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