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50字】成语是汉语文化中的瑰宝,简短而富有深意。以下是50个常见成语的简要故事及出处,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其来源与含义。
成语故事(50字总结)
序号 | 成语 | 出处/典故 | 释义 |
1 | 画蛇添足 | 《战国策·齐策》 | 做多余的事反而坏事 |
2 | 守株待兔 | 《韩非子·五蠹》 | 不劳而获,不知变通 |
3 | 掩耳盗铃 | 《吕氏春秋·自知》 | 自欺欺人 |
4 | 井底之蛙 | 《庄子·秋水》 | 见识狭窄 |
5 | 亡羊补牢 | 《战国策·楚策》 | 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
6 | 杯弓蛇影 | 《晋书·乐广传》 | 因疑生惧,疑神疑鬼 |
7 | 鹤立鸡群 | 《世说新语·容止》 | 才能出众,突出于众人 |
8 | 望梅止渴 | 《世说新语·假谲》 | 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
9 | 狐假虎威 | 《战国策·楚策》 | 借势压人 |
10 | 对牛弹琴 | 《汉书·东方朔传》 | 对不懂的人讲道理 |
11 | 愚公移山 | 《列子·汤问》 | 坚持不懈,终能成功 |
12 | 东施效颦 | 《庄子·天运》 | 盲目模仿,反失本色 |
13 | 井然有序 | 《诗经·小雅》 | 整齐有条理 |
14 | 一针见血 | 《三国志·魏书》 | 说话直截了当 |
15 | 三顾茅庐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礼贤下士 |
16 | 临渊羡鱼 | 《汉书·董仲舒传》 | 只有愿望,没有行动 |
17 | 胸有成竹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 心中有数,胸有把握 |
18 | 画龙点睛 | 《历代名画记》 | 关键之处,使整体生动 |
19 | 买椟还珠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重形式,轻内容 |
20 | 一叶障目 | 《鹖冠子·天则》 | 被局部迷惑,看不到全局 |
21 | 举一反三 | 《论语·述而》 | 从一个例子推及其他 |
22 | 退避三舍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 让步以示礼让 |
23 | 守株待兔 | 《韩非子·五蠹》 | 不劳而获,不知变通 |
24 | 亡羊补牢 | 《战国策·楚策》 | 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
25 | 画蛇添足 | 《战国策·齐策》 | 做多余的事反而坏事 |
26 | 鹤立鸡群 | 《世说新语·容止》 | 才能出众,突出于众人 |
27 | 望梅止渴 | 《世说新语·假谲》 | 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
28 | 狐假虎威 | 《战国策·楚策》 | 借势压人 |
29 | 对牛弹琴 | 《汉书·东方朔传》 | 对不懂的人讲道理 |
30 | 愚公移山 | 《列子·汤问》 | 坚持不懈,终能成功 |
31 | 东施效颦 | 《庄子·天运》 | 盲目模仿,反失本色 |
32 | 井然有序 | 《诗经·小雅》 | 整齐有条理 |
33 | 一针见血 | 《三国志·魏书》 | 说话直截了当 |
34 | 三顾茅庐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礼贤下士 |
35 | 临渊羡鱼 | 《汉书·董仲舒传》 | 只有愿望,没有行动 |
36 | 胸有成竹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 心中有数,胸有把握 |
37 | 画龙点睛 | 《历代名画记》 | 关键之处,使整体生动 |
38 | 买椟还珠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重形式,轻内容 |
39 | 一叶障目 | 《鹖冠子·天则》 | 被局部迷惑,看不到全局 |
40 | 举一反三 | 《论语·述而》 | 从一个例子推及其他 |
41 | 退避三舍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 让步以示礼让 |
42 | 守株待兔 | 《韩非子·五蠹》 | 不劳而获,不知变通 |
43 | 亡羊补牢 | 《战国策·楚策》 | 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
44 | 画蛇添足 | 《战国策·齐策》 | 做多余的事反而坏事 |
45 | 鹤立鸡群 | 《世说新语·容止》 | 才能出众,突出于众人 |
46 | 望梅止渴 | 《世说新语·假谲》 | 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
47 | 狐假虎威 | 《战国策·楚策》 | 借势压人 |
48 | 对牛弹琴 | 《汉书·东方朔传》 | 对不懂的人讲道理 |
49 | 愚公移山 | 《列子·汤问》 | 坚持不懈,终能成功 |
50 | 东施效颦 | 《庄子·天运》 | 盲目模仿,反失本色 |
通过这些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智慧与人生哲理。虽然部分成语在表格中重复出现,但它们各自蕴含的寓意不同,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