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二十七始发愤道理】苏洵,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苏洵在年少时并不勤奋,直到二十七岁才开始真正发愤读书,最终成为一代文豪。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立志努力,依然可以成就非凡的人生。
一、苏洵早年经历
苏洵年轻时并不热衷于科举考试,反而喜欢游山玩水、结交朋友,生活较为散漫。他曾在《嘉祐集》中回忆自己早年的经历:“予少也惰,不喜学。”由此可见,他在青年时期并未专注于学业。
二、二十七岁发愤读书的契机
据记载,苏洵在二十七岁时,因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自己的儿子苏轼(当时年仅六岁)在读书,心中深受触动。他意识到自己过去浪费了太多光阴,于是下定决心,开始认真读书。从此以后,他闭门苦读,日以继夜,终于在数年后考中进士,成为一代名家。
三、苏洵发愤读书的意义
1. 时间从不等人,但努力永远不晚
苏洵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起步较晚,只要肯努力,依然可以取得成功。
2. 立志是成功的起点
苏洵之所以能在二十七岁后奋发图强,是因为他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
3. 教育的重要性
苏洵不仅自己发愤读书,还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为苏轼、苏辙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人物 | 苏洵,北宋文学家,与苏轼、苏辙并称“三苏” |
年龄 | 二十七岁开始发愤读书 |
早年状况 | 年轻时不喜学习,生活散漫 |
转折点 | 看到儿子苏轼读书,受到触动 |
成果 | 终于考中进士,成为一代文豪 |
道理 |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
启示 | 志向决定方向,坚持创造可能 |
五、结语
苏洵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典范,更是对所有人的一种激励。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只要愿意改变、愿意努力,就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之路。正如古人所说:“天道酬勤”,真正的成功,从来不是天赋的恩赐,而是汗水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