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是一种以心室壁异常增厚为特征的遗传性心脏病,尤其常见于左心室。该病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其病因多与基因突变有关,主要影响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对肥厚性心肌病的总结性内容,结合关键信息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概述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肥厚性心肌病 |
英文名称 |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
定义 | 心室壁非对称性增厚,影响心脏功能的一种遗传性心脏病 |
病因 | 多为基因突变引起,如MYH7、MYBPC3等 |
发病机制 | 心肌细胞异常增生、排列紊乱,导致心肌僵硬、收缩功能受损 |
流行病学 | 约1/500人患病,男女均可发病,青少年中猝死风险较高 |
二、临床表现
症状 | 描述 |
呼吸困难 | 运动后或夜间出现,与心功能不全相关 |
胸痛 | 可能由心肌缺血或心室充盈异常引起 |
晕厥 | 多见于剧烈运动后,可能与心律失常有关 |
心悸 | 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引起的主观感受 |
猝死 | 少数患者可能突发心脏骤停,尤其在年轻人中 |
三、诊断方法
项目 | 方法 | 说明 |
心电图(ECG) | 异常Q波、ST-T改变、左心室肥厚表现 | 有助于初步筛查 |
超声心动图(ECHO) | 显示心室壁厚度、流出道梗阻情况 | 最常用的诊断工具 |
心脏磁共振(CMR) | 精确评估心肌结构、纤维化程度 | 用于复杂病例 |
基因检测 | 检测致病基因突变 | 用于家族筛查和确诊 |
心导管检查 | 评估左心室压力及流出道梗阻 | 适用于严重病例 |
四、治疗方式
类型 | 方法 | 作用 |
药物治疗 |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凝药 | 缓解症状、预防血栓、改善心功能 |
手术治疗 | 室间隔切除术、酒精消融术 | 解除流出道梗阻,改善血流 |
介入治疗 | 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 | 用于终末期患者 |
生活管理 | 控制运动强度、定期随访、避免诱发因素 | 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五、预后与注意事项
项目 | 内容 |
预后 | 多数患者可长期稳定,但需密切监测;部分患者有猝死风险 |
风险因素 | 年轻人、家族史、严重梗阻、心律失常 |
生活建议 | 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遵医嘱服药 |
家族筛查 | 建议一级亲属进行基因检测和超声检查 |
总结:
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性的遗传性心脏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通过影像学、心电图、基因检测等多种手段可以实现精准诊断,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则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猝死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家庭成员应积极参与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