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昼卜夜的成语典故以及释义】“卜昼卜夜”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该成语原意是指占卜白天和夜晚的吉凶,后引申为日夜不停地进行某种活动或追求,常用来形容人勤奋不懈、专心致志。
一、成语典故
在《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中,记载了齐国大夫陈敬仲(即田完)的故事。当时齐国国君齐桓公欲将女儿嫁给陈敬仲,陈敬仲为了了解婚事是否吉利,便请人占卜。占卜者说:“卜昼卜夜,以观其吉。”意思是通过占卜白天和夜晚的吉凶来判断婚姻的成败。后来,“卜昼卜夜”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不分昼夜地努力。
二、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卜昼卜夜 |
拼音 | bǔ zhòu bǔ yè |
出处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
原意 | 占卜白天和夜晚的吉凶 |
引申义 | 形容日夜不停、专心致志地做某事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勤奋、执着、不畏艰难的精神 |
近义词 |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孜孜不倦 |
反义词 | 疲惫不堪、懒惰懈怠、得过且过 |
三、使用示例
1. 他为了完成这个项目,卜昼卜夜地工作,最终取得了成功。
2. 在创业初期,创业者常常卜昼卜夜地思考问题,力求完美。
3. 这位老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卜昼卜夜地钻研学问,深受学生敬重。
四、总结
“卜昼卜夜”不仅是一个有历史渊源的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古人对命运的探索与对理想的执着,同时也激励着现代人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