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行逆施是什么意思】“倒行逆施”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做事违背常理、违反社会道德或历史发展规律,行为极端、不被大众接受。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那些做出不合时宜、甚至危害社会的行为的人。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倒行 | 指向相反方向行走,比喻背离正道或正常趋势 |
逆施 | 指违背常规、违法乱纪的行为 |
合起来,“倒行逆施”指的是做事情违背常理、违反道德或法律,行为极端、不被认可。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今之为政者,多以苛察为能,以严刑为务,是谓倒行逆施。”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形容人的行为严重偏离社会规范 |
例句 | “他为了个人利益,不惜倒行逆施,最终遭到了众人的谴责。”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逆天而行、背道而驰、作恶多端 |
反义词 | 顺应潮流、循规蹈矩、依法行事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批评人物 | 用于批评那些行为极端、违反社会道德的人 |
历史评价 | 常用于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价中 |
文学作品 | 在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中用来刻画反派角色 |
五、总结
“倒行逆施”是一个具有强烈批判意味的成语,强调行为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严重背离。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使用这一成语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夸张。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人们对道德与秩序的重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