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尽寒枝不肯栖】“拣尽寒枝不肯栖”出自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名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句诗以孤鸿自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高洁与不屈的精神。整首词通过描绘一只孤雁在寒冷的枝头徘徊、不愿栖息的情景,象征了作者在政治失意后的清高自守与对理想的坚持。
“拣尽寒枝不肯栖”不仅是一句诗意的描写,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它传达出一种不愿随波逐流、坚守自我价值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精神可以理解为面对困境时的坚持、在诱惑面前的清醒、在世俗中保持独立人格的选择。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普通人,都可能在某些时刻面临类似的选择——是妥协,还是坚守?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原文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释义 | 描写孤雁在寒冷的枝头挑选,却不愿栖息,表现出高洁、孤傲的品格 |
象征意义 | 表达作者在失意时的清高与不屈,象征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
现实意义 | 在现代社会中,可理解为面对压力或诱惑时的坚持与自我选择 |
文学价值 | 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意象之一,展现诗人内心世界 |
风格特点 | 清冷、孤寂、含蓄,富有哲理意味 |
适用场景 | 适用于表达个人理想、坚持原则、追求精神自由等语境 |
总的来说,“拣尽寒枝不肯栖”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表达。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坚定,或许才是真正的智慧。